2025年7月15日,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团队、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植物实验室科研团队,共同开展了“高通量植物表型组平台”设备培训与科研研讨活动,生资、植科、园林学院的老师们积极参与其中,旨在促进各学院间的科研交流与合作。
中心实验室主任郭新宇研究员带领团队主要科研人员,在智能学院温室对“高通量植物表型组平台”的10台设备功能、性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设备的软、硬件使用进行现场培训和实操指导。

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对“流水线式植物三维高通量表型平台”“轨道式作物表型高通量获取平台”“种子萌发表型平台”等平台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科研团队专家热情讨论这些平台能够开展的高通量作物表型信息获取与分析实验。

温室现场培训结束后,老师们一同前往智能学院会议室,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植物实验室科研团队的郭新宇、吴升、温维亮、张颖四位专家分别做了主题讲座。郭新宇专家的“植物表型组学研究进展”讲座,系统梳理了植物表型组学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吴升专家的“农学院表型设备技术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讲座,为老师们规范使用设备提供了宝贵建议;温维亮专家的“植物表型数据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植物表型研究中的创新应用;张颖专家分享的 “表型大数据处理及GWAS挖掘技术”,深入剖析了大数据处理与基因研究的结合点。

讲座内容紧扣作物表型组信息获取、解析技术和装备研发,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高通量植物表型组平台的软硬件系统,整合多种传感器自动获取不同生境下作物单株、群体的形态、生理等表型指标,为老师们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技术指引。

随后,智能、生资、植科、园林等学院的老师们围绕“高通量植物表型组平台” 的实验设计与科研工作开展,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未来的科研合作与平台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老师们深入了解了“高通量植物表型组平台” 的设备性能与使用方法,更促进了跨学科、跨领域、跨团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