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正文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农业信息化方向)专业介绍、导师介绍
来源:农学院 时间:2013-04-28 浏览:
 

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农业信息化方向)专业介绍

北京农学院农业信息化是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新增的专业硕士点,是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而获得学校大力支持发展的最新学科之一。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11名。教师目前主持在研项目均是针对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农业信息监测控制、虚拟现实技术、农业网络与安全等为主的技术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共有实验室面积2300平米,拥有现代化的、满足实验实践教学需要的信息技术仪器设备。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广泛与郊区合作的基础上,在延庆、门头沟等区县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在北京农林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东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同时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兄弟院所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为农业信息化学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信息化学科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及信息资源管理3个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现代农业的农业信息监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精准农业、农业网络与安全等研究,以开展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为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硕士生导师介绍

徐践:男,1966年出生,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北京市委员会委员,教授,理学博士。曾赴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学习(HACCP),现任北京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主要从事农业信息化、精准农业等方面教学、科研和推广方面工作。讲授“现代农业与农业信息化”、“农学基础”等4门专业课程。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10余项,成果应用于门头沟、平谷、保定、唐山等地。获得市级以上成果奖励6项,主、参编出版著作、译作、教材、科普书籍10余册,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主持编写“北京市无公害野菜生产地方标准”。

曾获北京市、市政府“对首都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统战先进个人”、“民进全国社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王玉洁:女,教授,博士,北京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北京农业信息化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农业信息技术。

主讲的课程有:农业信息化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微型计算机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电路电子学,数字逻辑,人工智能,计算机基础,电气安全,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计算机控制技术,农业信息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供电系统的微机监控,高级程序设计等。

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畜禽抗应激冲剂研发与推广》,《虚拟桃树生长过程模型研究》,《煤矿井下供电过电压的计算机模拟与仿真》等。主持了多项教学研究项目,有二项分别获得北京市及河北省的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出版专著、教材等十四部。其中,《大学计算机基础》于2006年获得全国农林院校优秀教材奖。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论文:Research on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The Transferring Processes in Affection2006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I—50 Years’ Achievements, Future Directions and Social Impacts (IEEE ISAI’06),ISTP收录;一种情感模型的研究,EI检索。

 

刘飒:女,副教授,从事计算机视觉与软件工程方面的科研工作。

1992年毕业于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电子信息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在日本CORE综合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应用图像处理技术自动检测电路板质量项目”研究和“图像处理科普软件”的开发。1996年在日本精工爱普生(Seiko-Epson)公司从事“喷墨打印机高画质”的研究和新型喷墨打印机的研发。2000年在北京爱普生电子有限公司从事Epson打印机驱动等项目的开发工作。2005年至今在北京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从事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主持北京市教委“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果树害虫诊断智能数据库建设”项目,主持企业的“新型金融智能信息终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美国、欧洲、日本发明专利10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

 

张娜:副教授,硕士,北京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农业信息化、数据库应用等方面教学、科研方面工作。主讲课程:农业应用系统开发、数据库系统原理、信息技术应用数学、管理信息系统、VB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等。主持或主要参加“门头沟特色生态农业信息平台建设(一期)”、“门头沟生态城概念规划信息平台研建”、“门头沟特色果品产业关键技术优化决策管理平台”、“门头沟区特色果业(樱桃、京白梨)精准化管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信息化项目。主编《都市农业信息化概论》,《都市农业信息化实例解析》著作两部;副主编教材《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一本;参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农业信息技术》教材两本;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获得“北京市门头沟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北京市门头沟区科学技术推广三等奖”,“北京农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等奖项。

 

潘娟:女,1977年出生,副教授,北京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会员。

20034月至今在北京农学院工作。先后为本科生主讲《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语言》、《电子商务概论》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农业信息化案例研究》课程。主编及参编出版教材与论著6部,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公开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目前在研科研项目2项,主要从事农业信息化、数据库与信息管理方面的科研和推广工作。

 

邢燕丽:女,1963年出生,研究馆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北京农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信息与信息管理、农业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与推广

主讲课程:信息与信息检索

从事信息与信息管理工作近30年。主持完成北京市教委、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北京高校图书馆研究基金等9个项目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副主持、执行人和技术骨干,完成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北京高校图书馆研究基金、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等20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作为执行人参与完成的科技部项目“农业科技基础数据信息系统建设与共享服务”于2005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41篇,参编著作2部。

 

宁璐:男,1972年出生,副研究馆员。现任北京农学院图书馆系统部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网络与信息安全、基于ITILIT服务管理等。

主讲课程:《网络与信息安全导论》

多年来,从事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等方面工作。主持并参与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农委科研项目3项,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等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20055月,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

 

闫晓军:男,1972年出生,副教授。现任北京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书记,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化。

主要主持及参与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个性培养研究(北京市教委人事局);面向新农村建设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北京市教委);门头沟特色生态农业信息平台建设(一期)(门头沟科委);门头沟生态城概念规划信息平台研建(门头沟科委)。

代表性成果:副主编《面向新农村建设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编写《都市农业信息化概论》绪论.中国农业出版社;门头沟区沟域经济发展中体育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  参加北京西南五区经济论坛(2009年);北京郊区沟域经济优先发展休闲旅游的必要性研究    参加2009年北京沟域经济论坛;获2010年度北京市门头沟区科学技术推广三等奖。

 

孙素芬:女,1964年出生于河北省冀州市,中共党员,于2006年获中国农业大学推广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技术推广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政策。作为北京市农村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和重大项目主持人,“十五”以来先后主持了“北京市农业远程教育及信息服务示范工程”、“村镇应急公共服务标准化技术及适应性设备开发”、“北京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市级平台建设”、“北京农业数字信息资源郊区共享工程”等40余项国家、部委和北京市的科技攻关、星火计划、示范推广、农村科普项目, 创建了由信息资源系统、信息传播系统和信息接收反馈应用系统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村科技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先后荣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北京市金桥工程奖、北京市科技情报成果奖等各类奖项10余次,获得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1项,发表论文40余篇。由于贡献突出,她还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五四”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北京市巾帼十杰、首都发展现代农业“十佳”科技工作者、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农林科学院先进共产党员等10余项荣誉称号,并被推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